问:多少耐心,才算足够?
答:更多的耐心,才算足够。
所谓足够的耐心,是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的指标。
尤其是职场上,总会觉得忍耐到期,耐心有限。除非,你跟这件事情毫无关系,做好做坏都影响不到你的一根毫毛,才有可能对它有足够的耐心。但如果毫无关系的话,那又关我何事?吃瓜而已,顶多期待下一集,耐心不耐心的,真无所什么的谓。
只要稍微有点关系,我们就会有所在乎。
最近触发自己“耐心”关键词的,是工作群里的奇葩人。
工作的群里,总有一两个家伙,喜欢有事没事就鬼吼鬼叫。讲好的时间节点还早着呢,他们自己工作的部分,提前搞定了。一般情况下,你完成就完成了呗。自己在旁边干点儿别的事,也没人管你。但他们不行,看不惯别人的不焦虑不着急。自己搞定了,马上就要夺命连环call,一个劲儿地在群里催人。
对他们自己倒没什么影响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。但事实上会造成一个结果: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节奏。毕竟是工作,有人提出点什么,还@了你,总是要分出点心,来回应他们的关切。哪怕他们的所谓关切,其实就是xxxx(此处省去不太文明的用语)。
一次两次,惹的又是别的同事,想想也就算了。但一直在烦,就有点忍不住。刚想怼回去,不知道啥机制启动,自己先自动暂停了一下,思考了几秒钟。
他们为啥会有这样的行为?
首先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搞定了,这一点需要肯定。但也要想一下啊,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搞定,是工作量安排不合理,是他们能力超群,还是他们对任务没有理解到位?按道理,不可能比其他人早这么多。
另一方面,他们或许也有些焦虑。自己搞定了,生怕别人影响了自己,见不得别人气定神闲。同在一个团队里,焦虑的氛围一旦有了苗头,就会很快蔓延,把大家都搞得急躁起来。这可不大好。或许要安排点新的任务,或者请他们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。
这么催催催,就当是为了工作而催吧。很烦人,但客观上,多少也起到提醒的作用。出发点不算坏,催人也算不上十恶不赦,自己实在不需要为此大动肝火。
几秒钟之后,回复那位同事。指出了问题,但语气要比开始的时候委婉很多。对方没有再说什么,自己也没受到情绪的影响。
忍耐是常学常新的功课。足够的忍耐,几乎不可能达到。
既然如此,那也不必苛责自己。但是,在有可能触发我们失去耐心的情况下,还是建议,让自己多一丢丢的耐心:做出任何反应之前,心里默数五下,五下不够,就数十下;跳出个人情绪,然后再处理事情。
多点耐心,并没有耽误事儿,反而自己少了很多焦虑。